欢迎光临金坛区建昌小学!  今天是

理论学习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教学工作>综合>理论学习> 文章

李赟老师理论学习报道

发布时间:2021/10/19 16:09:50 作者:邹梅香 浏览量:1377次

        10月19日,李赟老师带领综合组老师进行了本学期第二次理论学习,主题是《与STEM相约   伴课程同行》。

STEM教育已经在全世界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影响。这也是为传统课堂教学注入新的教育思想和教学理念。我将从以下四个方面向大家汇报交流我校的STEM教育具体实施情况,希望大家给于指导和帮助。

一、探寻“STEM教育”的育人价值

“副课”到“基础课程”再到“核心课程”。小学科学教育将走向何处?如何把学生的科学学习从单纯的学习科学知识中解放出来,解放他们的双手,更解放他们的头脑,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引导师生树立科学教育的“大概念”观,2016年,学校开始了STEM教育实践研究,在摸索和学习中,寻找课程实施的方向和方法。学生的创新精神、自主探究能力和表达方式等综合素养得到最大程度的提升,从而形成“朝阳二小”较为明显的办学特色。

学生在stem教育项目学习中,随时要调用所学的学科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通过主题项目的学习,在真实的情境中,把科学学科教学与音乐、数学、工程、技术、信息、美术等学科整合融通,促进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

二、建构“STEM教育”的课程框架

我校的“STEM教育”主要有项目型课程、整合型课程、嵌入型课程三部分组成,以科学课为核心教学内容融合其他学科,相互补充、相互转化、共同生长。

1. 项目型课程

每学期的STEM嘉年华活动是孩子们最期盼的,我校按照级部制定活动计划,确定项目主题,有级部组长领衔,由于教师的学科能力限制,在每次活动前,我们核心组成员都会蹲点级部,帮助各级部制定课程实施目标、实施的步骤、方法等,确保各级部有序规范开展活动,在学校stem教育核心组团队的指导下,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制定不同的活动内容,形成了《不倒翁》、《自动浇花器》《节能小台灯》《环保垃圾桶》《茶杯保护套》等stem项目案例。

2. 整合型课程

对一—六年级的小学科学教学内容、知识体系进行梳理、适度重组,并与数学、信息、综合实践、艺术等综合类课程进行统整,根据年级段以主题单元的形式形成典型课例。如《乐器里的stem》《制作杆秤》、《探究浮沉子的秘密》

3. 嵌入型课程,

基于小学科学课程教材,在教材体系浸润stem核心理念,优化教学内容。低年级的教学课时相对比较宽松,在教学中,我们就可以根据学情在教学中渗透STEM活动,比如一年级《暗盒里的秘密》让学生明白暗盒的科学感念,然后就可以让学生试着设计暗盒,制作暗盒。苏教版老教材三年级《校园里的植物》,当我带着孩子们参观校园里的植物时,孩子们普遍认为广告公司为植物做的吊牌内容简单,吊牌的外观不能反映出植物的特点,于是就有了《我是logo设计师》这样的课程。课间午后,你会看到孩子们拿着ipad行走在校园里,在信息老师的指导下,他们会用“形色”app认识校园里的每一棵植物,还学会为它们设计二维码,在美术老师的帮助下,他们根据每一株植物的特点设计不同的标志牌外形,在语文老师的帮助下,他们为植物配上了优美的小诗……在这样的课程中,孩子们主动思考、策划、创新,我想这就是stem课程的魅力所在。

三、提炼“STEM教育”的实施策略

如何让STEM教育课程落地?项目实施的课时从哪里来?师资以及课程管理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最实际也是最棘手的问题。解决这些现实问题的策略,就是项目能够有效推进的保障。

我以《乐声里的STEM——民族乐器》向大家具体介绍我校的课程的实施策略:

1.课程内容的相互融通

对科学教材内容进行系统的梳理与重组,与数学、信息、综合实践等学科进行综合融通,开展校本化实施。

1)科学(S):

通过研究了解声音是怎么产生的;

学生发现影响音量和音调的相关因素;

2)技术(T):

能根据影响声音高低和大小的规律设计制作乐器;

掌握制作乐器的技术,并会用相关软件调试乐器;

3)工程(E):

熟悉“提出问题—设计制作—测试功能—改进工艺—形成产品”的工程流程;会选择合适的材料制作一件“乐器”;

4)数学(M):

会用工具测量声音的音调和音量;

会根据测量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确定和选择合适的制作材料;

根据教学目标,各学科就沉浸式、自然的融入了整个活动中:

 

 

 

 

 

2.教学时间的优化整合

根据以上的教学目标,这个活动需要6个课时完成,

1课时:基于学校的真实情景,提出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完成项目思维导图,聚焦活动主题

2课时:探究声音产生的奥秘,通过对身边一些乐器的认识,了解乐器的发声原理(《对接科学课声音的产生》)。

3课时:探究乐器的音调、音量等声音元素(对接科学课《不同的声音》)

4课时:根据前期的调查、和探究学习,设计乐器,画出设计图

5课时:制作乐器,调试乐器

6课时:成果展示、评价

我校形成2+1+X的课时实施方式:“2”:2课时基础课程学习,“1”:1课时(校本课或综合实践活动课),“x”:以社团活动。

项目组集体备课,把单一的科学课程与数学、信息、综合实践等课程进行了统整和课时分配:科学课主要是解决实验研究,校本课和综合实践课让孩子们进行资料的学习和收集,社团活动可以让孩子们动手体验以及乐器的制作。

3.指导老师的互补重组

要让学生在STEM项目学习中改变传统学习方法,享受到项目学习带来的完全不同的课堂体验,师资的配备和教师角色的定位是很重要的,在这样的学习中,教师更多的是协助者、导师,而非知识的传播者。对我们这样的新村学校,专职教师的师资力量相对薄弱,尽管有部分教师也参加了省市的STEM培训,但是要让学科教师担任跨学科项目研究的指导,难度不言而喻。一开始,我从每个年级一个项目开始,安排科学和信息老师每人承担一个项目,但是学科的单一性让他们在研究中捉襟见肘,无法应对项目中出现的许多跨学科问题。随着诸多问题的出现,也让项目的推进有了明显的阻力,我们又安排了其他学科教师担任助教,但是两位教师之间没有很好的学科融合的碰撞,不能对项目的实施进行有效的合作,助教无事可做,形同虚设。

基于以上的出现的问题,我们建立了STEM教育项目研发团队,并有这个团队实现学科互补的,让他们根据自己的特长及每个项目特点进行组队,这样教师的研究主动性和积极性有了很大的提高。在项目实施中他们能够互补互助,弥补了学科知识上的不足,他们更自信的去指导学生完成项目任务。

4.过程评价的多维多元

我们从课程实施、学生发展、教师教学三个方面进行多样评价。

评价对象——多元。学生、教师、家长三方参与,自评与他评相结合。

评价内容——多维。对STEM学习的态度、兴趣、参与程度、任务完成情况、STEM作品等内容进行评价,过程性与终结性相结合,质性与量性评价相结合。

四、聚焦“STEM教育”的核心素养

还是以我们学校特色“民乐”为例,我校是江苏省艺术特色学校,从一年级起,乐器是大部分孩子学习和生活的一部分。我发现很少有学生思考声音与乐器之间的联系,他们的认知的单一、割裂的。所以通过主题项目的学习,把科学学科中《奇妙的声音王国》与学校民乐进行整合,在真实的情境中,把科学学科教学与音乐、数学、工程、技术、信息、美术等学科整合融通,促进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让“声音”各种抽象因素可视化、乐音和噪音的正确判断有比较清晰的认识,学生在学习中主动参与和探,他们通过学习,只会建立清晰的科学概念。

充分利用学校资源,凸显学校的特色文化的育人功能,通过物质文化的学习丰富学生的精神文化,让隐形的文化以期独特的形式启迪学生的心灵,

我校还利用校内外资源、学校实际情况、因地制宜的开展其他具有学校特色的STEM 活动:如“舌尖上的STEM”“寻访常州桥”等项目学习活动,这些活动形成特色课程下的STEM活动体系,在各学科之间建立关联、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张扬个性等综合素养的提升。无论是在学生活动上、教师科研上、学校竞赛上,都能扎实有序的推进。

展望STEM教育未来的研究与实践,我们要做STEM教育的建设者,坚韧的探索者,勇敢的开拓者;我们要不断创新STEM实施的策略,营造浓厚的STEM教育研究氛围,激活和释放广大教师参与STEM教育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我们相信,STEM教育一定会越走越远!


地址:常州市金坛区直溪镇建昌集镇育才路17号 电话:0519-82460128

版权所有 常州市金坛区建昌小学

技术支持:南京裕后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