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金坛区建昌小学!  今天是

理论学习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教学工作>语文>理论学习> 文章

追根“说”源 汉字浅说

发布时间:2020/10/25 16:08:30 作者:郭婷 浏览量:4095次

汉字是世界最古老、延续使用时间最长的文字,承载了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10月22日下午,沈晓云老师为我们浅说了汉字的奥秘。

从古代汉字到现代汉字,在不断的演变中蕴含着文化的更迭,面对我们已经熟悉的汉字究竟有何秘可探?沈老师带领大家一窥汉字的神秘起源,认识汉字的演变,体会汉字的趣味,感受汉字的博大精深,从认识每个汉字部首的故事开始,了解汉字的前世今生。

(理论学习部分)

汉字的演变发展可以分成两大阶段:第一个阶段叫“古文字”,古文字是由线条构成的。小篆是秦代规范过的文字,是古文字的终点。在秦代,不仅使用小篆,同时也通行隶书。在小篆之后,汉字发生了隶变,出现了后来的隶书和今天的楷书,这就是汉字的第二个阶段“今文字”。无论是从古文字发展到今文字,还是从今文字追溯至古文字,我们发现汉字具有因义构形的特点,就是说汉字是根据汉语的词义构造自己的形体,汉字是一种表意文字。这就是汉字的性质。

我们先从甲骨文说起。

甲骨文是我们能够见到的最早的,成系统的文字。一般认为是在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由当时的国子监祭酒王懿荣在中药龙骨上发现的,研究认为最早是殷商时期有的。

殷商甲骨文字主要是记事类刻辞和占卜类卜辞。现在已经统计出来的甲骨文大概有四千多字,能够释读、知道它的音和义的,大概有一千一百多字。大多带有浓厚的图形的味道,也就是古人说的“书画同源”,它是直接根据物象构形。象形字有独体象形字和合体象形字。

看一组动物的古文字,可以发现因义构形的规律。

这些字都是独体的象形字,第一个字是“鹿”,这个字不难认,哺乳动物一般都是四条腿、一个脑袋加一条尾巴。如果是照片的话,我们一眼就能够认出是什么动物,可一旦符号化了,就很难辨认,这就需要在造字时突出动物的特点。你看甲骨文中的鹿字,突出的是伸长而出的鹿角。牛也有角、羊也有角,但那种像树枝一样的、非常美丽的角,只有鹿才有。第二个字是“虎”,这个字要竖着看,它突出了老虎的獠牙,充分展现出老虎的凶狠和霸气。第三个字是“象”,突出了大象的长鼻子。第四个字是“兔",突出了兔子的短腿、短尾巴。第五个字是“马”,这个字需要突出什么呢?马是一种善于奔跑的动物,当它奔逸绝尘的时候,脖子后面的鬃毛是飞扬起来的。在这个字中,扬起的马鬃是最鲜明的特征,让我们一眼就能认出它来。第六个字是“犬”,犬的尾巴是卷起来的,你要是家里养过狗,对这个形象一定很熟悉。最后两个字是“牛”与“羊”,它们只画脑袋,以角相区别:牛角向上弯曲,羊角向下弯曲,这和牛、羊的形象也是高度一致的。甲骨文中有许多字与现代汉字基本一样,在识字教学中,在学生最初接触汉字学习时,我们经常利用这个特点,让学生通过古今文字的比对,来了解汉字的演变,帮助学生识记字形,提高识字兴趣。那时就感觉我们原来与千年前的古人如此靠近。

再看合体象形字。第一个字是盥洗的“盥”,盥是洗手的意思,我们今天还有盥洗室的称谓。这个字下面是一个皿,就是洗手的盆,盆里面是一只手和水滴在一起,形象地显示出古人洗手的样子,手接着浇下的水冲洗,水流在下面的器皿里。第二个字是印章的“印”,现在这个字有图章、印刷的意思,在古代它的本义就是压抑的“抑”,在这个字形里,下面是跪坐的人形,上面有一只手往下按,看上去就是被压抑的样子。用手按人的脑袋,和从上往下盖印章的动作差不多,因此它后来引申出印章之义。

商代的文字不只是刻在牛骨龟甲上的卜辞,也同时又镌刻在青铜器上的铭文。青铜古称“金”,所以这些青铜器上铭刻的文字,通称“金文”。如果把金文和甲骨文进行比较的话,金文所承载的信息量更为丰富。同样是盥洗的“盥”,甲骨文是一只手在盆上,旁边是水滴的象形。金文则变成了两只手,中间的“水”也已经成字。相比之下,金文的构形更加详尽,信息也更加丰富,组成字形的部件也渐渐从图形义化为成字了。

可能大家会觉得象形字因义构形,是表意文字比较好理解,那形声字是不是表意文字呢?我们都知道形声字一半是声符,一半是义符。也就是我们说的声旁和形旁。其实在甲骨文中就已经有形声字了,现代汉字有百分之九十是形声字了。形声化是汉字发展的重要趋势。我们教材中的字族文识字(有饭能吃饱,有水把茶泡。有足快快跑,有手轻轻抱。有衣穿长袍,有火放鞭炮。)就是基于形声字的构字特点来安排的,希望让学生学一个掌握一串。如果我们理解了形声字的产生过程,就会知道在本质上形声字也是因义构形的,也是表意系统中的一类字。下面给大家介绍形声字的三种历史来源。强化形声字、分化形声字和类化形声字。

先看强化形声字,我们给大家看例子:第一个字是星星的“星”。在甲骨文中,开始时用三个圈表示星,星星的字形必须和日、月相区别:太阳是圆的,月亮是缺的,星星的特征是众多,因此画三个圈表示。但问题是,三个圈可以表示的事物太多了,可以是三块石头、三个果子、三个拳头谁说它一定就是星星呢?那么,为了和其他的事物相区别,古人就在字形下面加了一个声符“生”一在古音中,“星”和“生”的读音是一样的。由于强化了字音,“星”和其他圆形的物体区分开来,也就具备了简化义符的可能。在小篆中,星还是从三个日,后来简化成一个日,也不会认错,这都是生的标音功能在起作用。

第二个字是祭祀的“祭”,最早的字形是一只手,杀牲祭把血滴在盆里,古代确有以血祭祀的方式,这个字描绘的就是这种形象。但是后来还是觉得表意不够充分,就在下面添加了表示祭祀的“示”,信息量更大了。这种强化意义信息的现象,也属于“强化形声字”。我们看到,这种强化形声字不是两两拼合而成,而是在一个字的基础上,添加义符而成:它有一个主体,就是最初表意的象形字,随着后来的形体加入,它转化为声符的。这种增加意义信息的强化形声字,正是汉字顽强坚持表意性的表现,这种结构的途径后来有较多的发展。

再看分化形声字:在古代文献中,“辟”的声音被借用来表示各种意义:偏僻的“僻”、譬喻的“譬”、完璧归赵的“璧”、躲避的“避”、癖好的“癖”,都可以写成它,一字多用,难以区分。如果在缺乏语言环境的情况下,我们不知道“辟”的意思是偏僻,是打比方,是玉璧,是藏起来了,还是有某种爱好。为了区别,最终一一添加了意义符号,加以分化——偏僻是在人群的边上、边缘化,就添加了人字旁;譬喻是说的话,就添加了言字旁;璧是玉器,就添加了玉字旁;躲避是行走的动作,就添加了“辶”;癖好是一种病态的习惯,就添加了“疒”。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辟”的不同借义被分化开来,“僻”“譬”“璧”“避”“癖”等字分别成为相应意义的后出本字。

我们看到,形声字的声符不是随便拼合而来的,而是在添加了意义符号之后,由原来的符号转化而成的形声字是在汉字不断强化表意性、添加意义信息的过程中得以不断增加的。

最后看类化形声字:这些都是与祭祀有关的字,第一行是甲骨文、第二行是金文、第三行是小篆。先来认一认这九个古文字:第一个字是祭祀的“祭”,第二个是“祀”,第三个是“福”,古人认为“福”源自天神赐福,因此也与祭祀有关,下面是祖宗的“祖”,祠堂的“祠”,祝贺的“祝”和社会的“社”,古代把祭祀土地神的地方称为“社”,最后是祈祷的“祈”和礼仪的“礼”。我们从“示”的形声字系统的形成看,它在甲骨文中尚未全面形成,除了“祭”有从“示”与不从“示”的两种形体之外,只有祀、祝两个字中有“示”这个部件,福、祖、祈、礼都还没有示旁。到了今文中,示部的字已经渐成系统,小篆的示部字进一步完善,福、祖、祈、礼等字与其他和祭祀有关的字都因为它们的意义类别类推而加上了义符“示”。这个类化的过程,是一种自组织的现象,它没有经过人为的规范,而是源自汉字表意规律的自然推动。

由形声字的来源看出,形声字是在不断增加意义信息、分化新词从而产生新字的动态中产生、发展的。在这个角度上,形声字也是表意文字。它是表意文字系统中最具生命力、用处最多的一种汉字构造类型。有了形声字之后,任何一个造字符号既可以充当义符,也可以充当声符,具有了双重功能。以“口”为例,用它作义符的字非常多,吃、喝、吟唱。鸣,叫,各种和嘴有关的字都从口。与此同时,它也能作声符,叩门的叩、扣子的扣,都是从口得声的。一个“口”字,具有了双重的造字功能。因此,汉字符号就非常经济,它可以在符号较少的情况下,拼出大量汉字,体现出旺盛的生命力!

a985ac96e8b21bbfb1e85a674c91111.jpg

 b11397c48593a7c90bd2a33101c3b3c.jpg

8917088b465dedb94575a06e954069c.jpg


地址:常州市金坛区直溪镇建昌集镇育才路17号 电话:0519-82460128

版权所有 常州市金坛区建昌小学

技术支持:南京裕后网络科技有限公司